體驗官手記:它依然能在寒冷的冬天帶來溫暖的味道
說到冬季吃食,你會想到什么?不同地域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,對北方人而言,冬儲大白菜會是那個能喚起人們共同記憶的味道。
最近北京氣溫驟降,冬儲大白菜集中上市,“城市體驗官”去菜市場和超市轉了轉,發現如今賣冬儲大白菜的地方越來越少,市民也不再像以前那樣一車一車地往家里運大白菜了,更多的是隨吃隨買。但是一聊起冬儲大白菜的故事,上了歲數的老北京人也有說不完的話。
白菜是中國地地道道的本土菜,考古發現,在距今6000多年前的西安半坡遺址中,就找到了白菜籽。歷代文人對于白菜也不惜筆墨,陸游的“春泥翦綠韭,秋雨畦青菘”,楊萬里的“看人澆白菜,分水及黃花”,都是透過白菜來描繪那平淡雅趣的田園生活。
作為一名“95后”,在我成長的大部分時間里,北京市民都已經不再需要為冬天吃什么蔬菜而發愁了,溫室大棚、冷鏈運輸的普及,讓任何季節、天南海北的蔬果都可以被端上冬季的餐桌。
不過,北京人對于冬儲大白菜仍然有一種情懷。父輩們曾說,他們小時候,冬天的蔬菜基本就是白菜,冬儲白菜只要開始售賣,胡同里就都是借三輪車往家拉白菜的忙碌身影,一個冬天每家每戶至少要囤上幾百斤。
白菜的儲存更是頗具門道,一般置于室外背風的窗根下,有條件的則會蓋一間小菜窖。冬儲既不能讓溫度過高,也要避免太冷,碼放白菜時,每棵之間都得保持一定的通風空隙。若是趕上冬日暖陽,還要把白菜抱出來曬曬。
論及如何烹制冬儲大白菜,各家都有各家的做法。拿我們家來說,小時候姥姥會將白菜幫子切成丁,配上香油、醬油、醋調制而成“三合油”,略撒白糖,腌制半小時,一道冬季美食就完成了,咬上一口,仿佛回到了收獲的季節??偟膩碚f,白菜在北京人眼里就是“咋做都好吃”,連涮肉也要用一盤白菜來收尾。
我一直在想,在冬季蔬菜已能得到充分滿足的現在,為何冬儲大白菜依然能在北京市民的餐桌上占有一席之地?或許,它讓人們回想起了那個物資匱乏年代家家戶戶囤白菜的熱鬧場景,回想起了寒冬時節一家人圍在一起做飯的溫暖畫面;又或許,我們喜愛的只是白菜本身的清香與甘甜。
俗話說,白菜豆腐保平安。咱們老百姓吃的就是個溫暖和踏實,以及簡單烹飪就能對當下生活巧妙點綴的樂趣。
新京報記者 裴劍飛 景如月 李欣侗
編輯 劉夢婕 校對 陳荻雁